这是来自徽州的“东方智慧”!

  徽派古建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彰显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高度一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被誉为人类聚居独特的“东方智慧”。

  近年来,黄山市立足黄山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徽派建筑的品牌影响力,积极拓展徽派古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创新古建产品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徽州古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快速推进徽派古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有各类徽派古建产业链企业254家。今年1—11月,全市徽派古建产业产值26.01亿元,同比增长57.9%。徽派古建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九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已然成为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黄山市是古徽州核心区、徽文化发源地,现存有大量古村落、古遗址、传统民居及历史遗存。这些古村落和历史遗存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极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学术价值。

  目前,全市有中国传统村落310个,占全国传统村落总量(8155个)的3.8%,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有省级传统村落476个,占全省传统村落总量(807个)的58.9%;已形成以2个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4个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20个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12片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为核心,4072处历史建筑和8032处不可移动文物为补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名录体系。

  黄山市在古村落生态修复、古建筑单体保护等项目实施中,注重“山水城镇村”整体特色风貌保护,坚决不搞大拆大建,坚持以最小干预维护村落肌理。

  近年来,先后出台《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办法》《黄山市徽州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制定《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传统村落建设正负面清单》等区域标准,进一步促进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今年6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黄山案例”被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在黄山这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一个个古老村落,一座座百年老宅,在青山绿水间焕发出徽州村落的自然美,绘就彰显徽风皖韵的新时代新安山居图。

  黄山市6项古建类项目入选各级非遗名录。其中,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徽州三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黟县彩绘壁画、徽州古建砖瓦制作技艺、徽州墙头画、深渡打土墙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目前,全市拥有徽州三雕非遗传承人95人,其他古建类项目非遗传承人29人。黄山市大学士徽雕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被认定为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但是,古建工匠队伍青黄不接、传统建造技术失传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为此,黄山市创新古建人才培育机制,制定《徽派古建产业人才引育专项政策》《徽派古建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推进徽派古建技艺传承,吸引年轻人加入古建产业,为古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增强内生动力。

  近年来,黄山市成立市级和区县级徽派古建产业专班,主动靠前服务补链扩链强链,推动徽派古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明确马头墙、门楼与门罩、窗楣与窗罩、挂落、街巷等12个徽派建筑特色元素的节点构造做法;完成《徽派建筑传统大木结构梁、柱、卯榫节点实用图集》《徽派建筑传统木门窗槅扇图集》《徽派建筑木结构防火技术规范》3部标准立项。

  聚焦解决徽派古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短板,引导支持古建企业通过设计创新、施工创新、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畅通政银企对接机制,提高金融机构与徽派古建企业对接效率,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供给,扶持徽派古建行业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推动本地徽派古建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积极“走出去”拓展外埠市场。

  据统计,黄山市现有徽州古建工匠1.4万余人;徽派古建产业链企业从2021年的128家增加到现在的254家;古建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从2021年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45家;徽派古建产业产值从从2021年的12.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6.01亿元。

  目前,全市徽派古建产业现有产业项目263个,合同金额55.1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金额31.45亿元。2021年以来,我市45个古建项目荣获黄山市建设工程“迎客松杯”奖;黟县都城徽文化茶文化产业园、屯溪镇海桥修缮分别荣获2022年度、2023年度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徽州古建品牌声势日显。

更新日期:2023-12-29 来源:火狐直播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