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兴工富农之路哈尔滨集乐村门窗做“大”了
更新日期:2023-12-09 来源:工程案例

  东北网哈尔滨11月28日电今天黑龙江日报发表了《集乐村门窗做“大”了》一文,全文如下:

  离开了土地,靠什么建设小康?这曾是困扰许多农民的难题。哈尔滨市道外区松北镇集乐村利用毗邻省城的地缘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塑钢门窗加工产业,走兴工富农之路。

  短短几年间,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手工铆焊到现代化的机床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去年该村一年为哈尔滨建筑市场提供了20多万平方米的塑钢门窗,全村共有100多家塑钢门窗加工厂,从事塑钢加工和配套服务的村民500多户,占总户数的一半以上,外来打工人员都算上,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另外,开办饭店、食杂店和从事其他配套服务项目的有300多户。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4亿元,上缴利税400多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25亿元,工业产值1.1亿,村民人均收入4000余元,被誉为“龙江塑钢第一村”。

  11月9日,小雪初停,记者来到集乐村,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屹立的几块巨型广告牌:中大塑钢、华威型材……让人嗅到了小村浓浓的“专业氛围”。

  村中楼房林立。农家庭院里,看不到谷垛粮仓,只有成堆待加工的型材和已做好的成品塑钢门窗。

  村委会会议室,烟雾蒸腾。主任董身忠连声抱歉:“正在开会商量第二工业园区征地的事儿,脱不开身,让我们支委老郝陪你到村里走几家看看。”

  村里的老郝管纪检,可说起塑钢,他满目放光:“俺村现在一共有塑钢窗加工的从业人员2000多,最早干起来的是村北头老刘家。”

  北方塑钢加工厂厂长刘万顺,五十来岁。搞塑钢,集乐村他家最早。别看现在他西装革履,手机名片当初他可没这么风光。

  挖地基、扛沙袋,工地里泡久了,老刘慢慢瞧出了个来钱道儿:钢窗紧俏,还没多少人做这活儿!于是他骑辆破自行车走街串巷,挨门挨户打听:换不换钢窗?虽遭了不少白眼,但每天还是能揽个三五平方米的活儿,回到村里起早贪黑地量、切、焊,加工好了后再驮回江南给人家安上。月底一拢账,收入好几千!老刘做钢窗赚了钱,村里人瞧得眼热,纷纷效仿,很快,每天出村揽活的自行车排成了溜儿。

  “那时候,满村里叮叮当当,全是小作坊,一台电焊、一柄无齿锯,就能开张接活儿。”刘万顺感叹。

  作坊虽小,却让集乐村人从此走上了加工门窗致富的道路。到了1996年,建筑市场上塑钢门窗开始看好,有了一定资本的刘万顺及时转项,与人合伙引进一条塑钢生产线,建起了集乐村第一家正规的门窗生产企业—————北方塑钢门窗厂。

  村民自己投资办厂,村委会给予了大力扶持,他们多次出面沟通协调,所得税、工商管理费照顾,用地审批优先,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投资热情。

  几年间,集乐村的民办加工塑钢企业队伍迅速壮大,最多时村里有100多家塑钢门窗加工厂。生产旺季,机鸣一片。年加工门窗能力80多万平方米,一跃成为全村经济支柱产业,集乐村也很快就发展为省城周边地区最大的塑钢门窗生产基地之一。

  白手起家,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滚雪球式的积累,集乐村人的门窗做出了名儿。省内的一些知名研发企业、房地产集团纷纷与他们联营合作。在村民梁云明家的双明塑钢门窗厂车间里,记者看到,三条生产线在隆隆运转,几十名工人正紧张忙碌着。梁云明说,这个季节本该停产了,可是刚接到一份订单,只好往前赶。

  塑钢加工业的兴旺也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据介绍,目前全村有旅馆、饭店三百多家,个体运输户一百多个,还出现了专门经营玻璃、塑钢加工工具的商场,一批农村经纪人也活跃在城乡间,为供销双方牵线搭桥。

  原先村里满街闲逛的姑娘小伙儿,成了门窗厂的“蓝领”,一月拿千八百块钱。一些外地打工人员也纷纷投奔集乐村。几年来,村民们纷纷盖起了小二楼,更新了家电,许多人家还购置了私家车。

  这两年,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村里门窗生产企业的利润也开始下滑。为增强企业竞争力,集乐村委会及时地调整发展思路,引导加工公司走规模化发展之路。除了定期组织培训“土老板”们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外,去年,村里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第一工业园区,引入28家企业。目前,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的第二工业园区正在筹建中,建成后全村的塑钢加工公司全部入园,并吸引国内名优建材企业来村内投资。园区实施统一规划管理,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门窗生产公司集团,力争几年内打出自己的独立品牌。

  村委会主任董身忠对记者说:“集乐村的塑钢加工产业还有待做大做强,我们要把集乐村建设成名副其实的‘龙江塑钢第一村’!”

  《黑龙江日报》就《集乐村门窗做“大”了》一文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上篇做活下篇做大》,全文如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哈市松北镇集乐村发展塑钢门窗加工业,从小打小闹、从手工作坊到现代技术工艺,从质产品良莠不齐到开始打造品牌形象,同样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过程。它充分说明,民营经济的发展必然经历初期发展与壮大规范两个阶段,我们要做好这上下两篇文章,上篇要做活,下篇要做大。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事物。它根植于市场,来源于群众的创造,充满勃勃生机。我们惊异于它的影响与魅力,也曾为它带着不规范的自发性迅猛发展而不安。过去晋江的“假药案”,温州的假冒伪劣货,还有遍及各个地方的各色专业市场、村屯,让人嗤之以鼻、避之不及。一时间,民营经济的信誉岌岌可危。但是,南方民营经济发展早的地方,问题出现得早,解决得也早。他们接受了市场的警告与惩罚,痛定思痛,开始打造品牌,重塑形象。在这方面,他们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众多的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甚至高精尖产品,正是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规范后获得重生的杰作。

  黑龙江省的民营经济较之浙闽及南方其他省份起步晚,规模小。但是,有了南方的经验教训,有全国和全省大环境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应该说我们的起点更高,弯路可以走得更少。但是,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顺应先发展、后规范的规律,给民营经济一个宽松发展的空间。为此,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促进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要解决市场准入“门槛高”的问题。并提出了“四个不限”和“四先四后”,即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先放开、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理顺,先扶持、后收益。这“四先四后”,明确划分出民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也规定了政府对其扶上马、再引导做大做强的方针措施。这些发展对策正在实施中,必将带来民营经济蒸蒸日上的春天。

  集乐村的塑钢经济给村民带来了实惠,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活力,也成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但是,它的发展,还仅仅是个开始,民营经济的文章它还只做了一半,或者说做了较少的一半。对他们来说,下一步工作更艰巨,规范经营,提高质量,创造品牌,塑造形象,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聪明能干的集乐人,一定会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鼓励、扶持政策,使自发的、带有浓厚手工作坊色彩的塑钢生产这只“丑小鸭”,变成具有现代化经营意识和生产、运营方式的“美天鹅”。

上一篇:实德塑钢门窗专营店露脸蓉城

下一篇:中医街居民区加工塑钢